找到相关内容902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功夫哲学的方法论检讨

    则又是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贞定,是  要连著十二因缘中的爱取有以及四圣谛中的的义涵来设定的本体判定,众生有情,情来  自爱取,爱取在缘中,全缘是,缘是宇宙生灭的实际,本意是空,空才是实相,而非情,...是在人的头脑的活动里的,而这个头脑的活动是许多人的真功夫中做  出来的,“能除一切,真实不虚!”因此,我们何须吝于诠释它们。  禅宗根本上是作功夫的,即所谓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那么又为什么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0459588.html
  • 藏传佛教道次第概述

    修习。这样修习的结果是迅速获得见道,成办修道。  第三步是见道修习次第。见道所修是依七觉支为所缘来证悟四圣谛实意。以念觉支把作为思维对象来寻思离苦境;把集谛作为思维对象来寻思离欲境;把灭谛作为思维...派。此八派承认一切法常住不灭。数派论有二派,一派承认诸法惟由自性而生的,是无数论派;一派承认因果本性虽一,由于大自在天神力加持,而有各种形相变化的,是有数论派,提倡通晓自性、大、慢等二十五即得解脱之...

    克珠群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1159708.html
  • 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的对话(3)

     6.生活目标的分裂:当你徘徊在弃世出离和红尘打滚的十字路口时,会有很严重的痛苦和心理瘫痪的感受。  7.虚假性受:当你的心灵轴心中,仍然残存着存在主义式或精神官能症的污染时,如果去内观一切皆,会有过度夸大的心灵沮丧感,而让生活观飘出酸败的味道。  8.生命能失调症(Pranic disorder):当你观想或专注有不当之处时,会使体内的生命能管道过早开启或是产生能量乱流的现象,因而引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3659969.html
  • ”之“自度”与“罪”之“救赎”

    的思维,佛法的展开顺序应为“”、“集谛”、“灭谛”、“道谛”,以上四谛以次递推环环相扣——佛法的理性主义精神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但这种理性主义却在暗中消蚀着大乘佛教的拯救精神。首先因为:...“”之“自度‘与’罪”之“救赎”  第一节 为超渡的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  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  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4460265.html
  • 释迦大觉无上道即是天台圆顿一乘实相

    菩提。生死即涅槃。”立用。一、“观不思议境”云:即生死之是无作之灭谛。即烦恼之集谛是无作之道谛。二、“发心”云:一切生死即大涅槃。一切烦恼即是菩提。三、“安心”云:体生死即涅槃名为定。达烦恼即菩提...三千。三圆融。三止三观。十妙十法②。圆妙六即等。三乘五性皆获无上醍醐。  法华四悉檀:一、大事四悉,非余感应。父子天性,任运无间。二、开显四悉,一道无外。性具圆即,当体全是。三、观心四悉,一观遍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3360675.html
  • 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佛经简介

    世俗认识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相状,故称实相。  四谛  四谛,又作四圣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1):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法印之说。  所谓三法印,即《杂阿含经》卷10所说:“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通常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所谓四法印,即《增一阿含经》卷18所说:“一切诸行无常,一切诸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0360819.html
  • 佛教《三字经》略解之佛法概论篇

      [NextPage]  19正法与解脱   曰、集,曰灭,道,   [、集]:,佛教基本教义“四圣谛”之一。是佛教对社会人生所作的价值判断。认为世间一切的...;,后七支是四圣谛中的“”。后来大乘佛教又把三世两种因果简化为“两世一重因果”。即以十二因缘中的前十支为过去因,后两支为现在果;或以前十支为现在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0460821.html
  • 佛教《三字经》略解之佛教缘起篇

    法华经》和《大涅槃经》,阐发佛陀出世本意和佛教终极之理。  四谛法,接小机。  [四谛]:梵文意译,因它是佛陀所揭示的有关世间众生问题的究竟之理,所以又叫“四圣谛”。一、,是总说世间一切究竟是的...一个常人皆能见能行的学道成佛的全过程。  处王宫,求出离,  [出离]:佛教术语,专指出离生死苦海。佛教认为,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充满着罪恶和苦难,称为“五浊恶世”(秽土)。虽然就现象言,人世间是有有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0560822.html
  • 《摩诃止观》片论

    上要依据圆教的无作四谛,体达法性和一切法无二无别,才是发真正菩提心。进而阐明修菩萨道的行者,必须树立上求下化的四弘誓愿:由对的理解,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的信念;由对集谛的理解,发起烦恼无尽誓愿断的...也。十乘者,妙用所修,发行之门也。止于正观,而终于见境者,义备故也;阙其余者,非所修之要故也。”(载《佛祖统纪》卷四九)  在“五略”中,智●事实上仅讲述了第一“发大心”和第二“修大行”二部分的内容...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1260831.html
  • 台宗性修二德探究

      台宗性修二德探究 释界明  引言  人生短短几十年,多乐少,种种身心痛苦,煎熬我们,吞噬我们。我们应当面对痛苦,解脱痛苦,而不是逃避痛苦,掩盖痛苦。作为一位佛教徒,对应有一番深入的认识,这是学佛初步。故声闻人所禀的四谛法中以为首。有三、八等许多种,这样归纳人生众可以让众生产生一种畏惧、厌离之心,从而去寻求解脱之道。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是小乘人追求解脱之因。  一个人能够...

    释界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4660869.html